Article/Insight

环球时报:汽车市场调查行业迎“新”而变

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一个相伴而生的伙伴——市场调查行业。正是在其帮助下,车企得以更快速、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心声,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改善,进而确立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地位。

从1987年中国第一批市场研究公司成立,中国的市场调查行业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其中,成立于1968年的市场调查咨询公司J.D. Power,便是这一行业发展过程的亲历者。在这个新事物“爆发式”涌现的年代里,传统的市场调查行业也迎来了自身的“革命”。

“J.D. Power将从传统的调查咨询公司全面转型成为以数据分析业务为主导的公司。”J.D. Power亚太区副总裁兼总经理乔杰(Jacob George)说,“在美国,我们有两项大数据业务,一项是二手车交易数据系统‘二手车指南(UCG)’,可提供包括租期、估价、保险等在内的一系列数据咨询服务;另一项是新车实时价格数据系统 ‘商业智能与数据分析(PIN)’,可为车企提供定价对销量影响的数据咨询服务。这两项业务既不属于传统的咨询,也不属于传统的调查,而是属于全新的数据分析板块,将来我们也会在中国强化这两项业务。”

去年,J.D. Power对在​​华的运营架构做了调整,组建了全新的销售和客户服务团队,并进一步提升研究部门、汽车产品部门、汽车零售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为汽车行业的客户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和增值咨询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推广和普及,市场调查行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开始主动地拥抱新工具,新技术,新方法。乔杰告诉记者,以往跟消费者洞察相关的调研数据采集主要是通过访谈和问卷的形式,但如今数据采集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问卷、电话等只是一种方式,此外,还有社交媒体、互联汽车系统等多元化的数据采集渠道。新环境下,一种渠道收集的数据肯定是不够的,不同的渠道之间可以互相比较印证,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准确地抓取消费者心声。”乔杰认为,多元化、多渠道的样本和数据采集,以及新技术和传统调查方法结合,将是未来市场调查行业努力的重要方向。

正因为此,J.D. Power已经在研究中引入了大数据+小数据的多渠道调查分析方法,通过大数据的“望远镜”和小数据的“显微镜”互补论证,以获得准确的市场趋势洞察。

热点问答: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近年来的发展状况?

乔杰:J.D. Power一直在做的两项研究显示,中国本土品牌和外资品牌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其中一项是考察车辆“硬实力”的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从2007年 - 2016年间,两者的差距迅速缩小,且很有可能在2018年追平;另一项研究是考察车辆“软实力”的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研究(APEAL),二者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但速度并没有新车质量那么快,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追平。

记者:此前,特斯拉的市值一度超越了美国传统汽车制造商福特和通用,显示出投资者对于新能源汽车前景的乐观态度。您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

乔杰:当前,全球汽车产业都在经历四大颠覆性的趋势——互联、自动化、共享出行、清洁能源。毫无疑问,清洁能源将是不可逆转的未来大势所趋,特斯拉在全球的走红,也说明了这点。至于哪种类型的清洁能源会占据上风,我现在也没法做一个准确的预判。目前看来电动这块是发展最快的,此外氢能源也有潜力。总的来说,传统能源的占比会逐渐缩小。

记者:受政策红利和市场的刺激,中国近年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初创型汽车公司,您如何判断它们的前景?

乔杰:如果说这些新公司不能共享标准和网络,那它们将很难全都存活下来。无论是新能源技术还是互联技术,在当下都不可能各自割裂且孤立发展,孤军奋战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新公司之间结成相应的战略联盟并共享标准和网络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随着中国房市的走强,大量资金涌入其中,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这对汽车业是否有负面影响?

乔杰:以我的经验,只要整体的经济“蛋糕”在增长,那无论是房地产业,还是汽车业,都会随着基盘的扩大找到各自发展的空间,因此不会有太明显的关联效应。反倒是大城市出台的限购政策对汽车业有一定抑制作用。

本文原文刊登于201758日《环球时报》,点击阅读原文

 

Industries we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