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将成为车企智能化竞争新“分水岭”
2022年3月9日,北京/上海——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正在加速“进化”,成为继手机之后的又一“移动智能终端”。 但与智能化相伴的,是汽车每天产生的海量用户数据。当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后台收集并使用这些数据,以进行产品的改良和体验的优化等。但是,随着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共享和使用,这也对个人隐私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为此,3月9日,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联合发布了“2022中国消费者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意识与顾虑调查”(下简称“调查”)。该调查于2021年11月至12月通过《环球时报》和君迪微信公众号进行样本收集,重点研究了消费者对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的认知、信心和担忧等。那么,调查结果到底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文末附报告下载链接)
消费者缺乏“安全感”
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现阶段智能汽车厂商能否妥善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整体信心不足。受访消费者总体信心指数仅为45.7分(满分为100分),仅有约三成(30.4%)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或极其有信心,超过四成(41.0%)表示完全没信心或信心不太足。
中国消费者对现阶段智能汽车厂商能否妥善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整体信心不足,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安全感”的缺失,有多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与智能手机厂商相比,智能汽车厂商更少实施个人数据收集的告知措施,这使得用户对智能汽车收集个人信息的知晓程度更低。“一直都知道”个人敏感信息被收集的智能汽车用户(21.8%)明显低于智能手机用户(31.2%),而很少知道或完全不知道的智能汽车用户(22.2%)明显高于智能手机用户(16.7%)。同时,近半数(47.8%)的受访车主表示从未收到过汽车品牌或经销商对个人信息收集的提示。这表明,很多的数据收集行为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与智能手机用户相比,智能汽车用户对汽车收集个人信息的知晓程度更低,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其次,智能汽车用户普遍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会带来严重后果,其中信息的转卖引发的不安感尤甚。这些负面影响包括:个人信息被收集和转卖给第三方(88.4%);个人私密信息被偷拍后非法传播或被敲诈(77.3%);账号被盗取私人财产遭受损失(62.9%)和车辆被黑客攻击导致失去对车辆的控制(51.8%)等。
消费者担心的个人信息泄露后果,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最后,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不了解以及不知道如何维权,加重了智能汽车用户对个人隐私泄露及后果的担忧。调查中,21.6%的受访者表示“完全没听说过相关法律法规”,而近3/4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权益受保护,更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渡隐私与获得便利性的平衡
尽管智能汽车数据包含了诸多个人隐私,但其对产业的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诸多企业挖掘利用这些数据“金矿”,来改善产品的功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或进行交通拥堵的预测等,最终使消费者受益。那么,如何在让渡隐私与获得便利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呢?
综合来看,高度介意个人敏感信息被智能网联汽车收集、使用和共享的受访者比例高达77.4%。其中,智能汽车用户对个人信息、车内摄像头拍摄画面信息、个人生物特征数据和地理位置及路线信息最为敏感。
而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你可能愿意考虑共享个人敏感信息”时,大部分的用户选择了与行车安全和路线规划相关的场景。其中排名前五的场景为:为了及时获得碰撞提醒和紧急救援,保证行车安全(73.7%);为了避开拥堵道路,精准规划行车路线(53.5%);为了查明车辆故障(41.7%);为了调查事故原因(38.1%);为了查询附近商店、加油站/充电站、停车场等信息(36.8%)。
智能汽车用户更有意愿共享个人敏感信息的场景是行车安全保障、出行路线精准规划和接受故障/事故调查,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即便如此,在知晓信息用途的前提下,仍然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完全不愿意分享个人敏感信息。要化解用户对共享个人信息的顾虑并提升其安全感,车企仍然大有可为。在调查中,能提升用户安全感的措施中,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在收集我的个人敏感信息前得到我的同意(67.0%);确保我的个人敏感信息不会被转卖给第三方(63.5%);明确告知我的个人敏感信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被收集(60.8%);明确告知我的个人敏感信息由谁获得以及具体用途(60.0%)以及我有权访问、下载和删除我的个人敏感信息(42.3%)。
确保用户对个人信息的知情权和控制权,能有效增强用户对汽车个人隐私保护的安全感,来源:J.D. Power(君迪)与《环球时报》智能汽车个人数据安全联合调查
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数字化用户体验总监裴林说:“汽车行业转型期间,汽车厂商的角色也逐渐从制造企业转变为科技型企业,参照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经验,任何产品的网络安全和用户的数据安全都占据着企业经营的首要位置。汽车厂商未来也亟需建立完善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的规范和流程,在合规前提下收集必要的用户信息,充分保证用户对个人信息收集的知情权和控制权,并且积极参与国家汽车数据安全管理法规的完善和标准的制定,增强用户信任感。”
数据安全将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目前全球市场搭载智能网联功能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5%,预计至2025年可达到接近60%的市场规模。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为15%左右,而2025年市场渗透率有望超过75%,高于全球市场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智能网联新车市场将迎来井喷。
调查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发现是:超过九成(94.6%)受访消费者会有倾向性地选择注重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敏感信息的汽车品牌。这其中,54.6%的消费者表示“一定会”购买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强的品牌。
这说明,随着社会对智能网联汽车关注度的提升,数据安全正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子,并成为车企智能化竞争的“分水岭”。这意味着,未来,那些在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方面有所建树的车企,将更容易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将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企业数据安全保护方面建立高标准,有助于车企获取更多消费者的科技安全认同,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科技产品的信任程度,也会让消费者更有意愿与车企共享出行数据,从而促进产品用户体验的正向提升,帮助车企在未来出行生态的竞争中赢得先机。”裴林说。
扫码阅读完整版报告
—完—
【关于J.D. Power(君迪)】
J.D. Power(君迪)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消费者洞察、市场研究和咨询、数据及分析服务企业,致力于帮助企业提升客户满意度,进而推动业绩增长并提高利润。公司成立于1968年,在北美、南美、亚太和欧洲地区设有多个办公室。
J.D. Power拥有一流的行业标杆研究、高水准的定制研究和咨询服务、先进的数据分析能力,并以“独立和公正”享誉业界。了解更多汽车行业洞察,请联系:china.marketing@jdpa.com
【关于《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国际新闻类报纸,全国最高发行量一度达到240万份。《环球时报》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公信力的新闻类报刊”、“中国500最具值品牌”、“最受读者欢迎的报纸第一名”。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是旗下每周一定期发行的汽车类生活副刊,也是《环球时报》多元化内容矩阵的有力补充。它将触角延伸至汽车和出行领域,聚焦国内外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新态,致力于推动汽车业与泛社会领域的良性融合发展。